戴斯蒙德-道斯,1942年4月自愿入伍,在服役期间多次拒绝带武器上战场,在军中一度被人看不起,戴斯蒙德-道斯坚信以基督教作为武器,最终在太平洋作战前夕被分配到第77步兵师,第307步兵团医疗分队,虽然在太平洋战役中戴斯蒙德-道斯并没有杀死任何敌人,但他却在没有任何武器的前提下救下多名伤兵。1945年11月1日,当时的总统杜鲁门亲自为他戴上美军最高荣誉的象征,荣誉勋章。
电影结尾,道斯现身,把这传奇功绩都淡淡归为信仰的力量。
二战片,老生常谈的题材。怎么玩新?不容易。
十年之后,在电脑特效如此发达的今天,吉布森却选择了用真实还原真实。
叔可以负责任地说,战场戏的部分老梅真的拍得非常棒!称得上十年来最震撼战场!
《血战钢锯岭》用最真实的场景向所有人诠释了为何战场会被称为“人间炼狱”:炮弹爆炸后的冲天火焰,呼啸而过的子弹瞬间爆头、被烈焰烧得体无完肤的战士、爆炸过后血肉模糊的残肢……都呈现得相当真实。特效指导克里斯·格弗斯称这一切“是为了打造战场澎湃的气势”。饰演军医的安德鲁·加菲尔德称:“《血战钢锯岭》的场面逼真得无法超越,不管特效多厉害都无法做到。你无法模仿人全身着火,往镜头飞出的情景”。
钢锯岭戏份均采用实景拍摄,据介绍,为了真实再现那片惨绝人寰、尸横遍野的战场,梅尔·吉布森选中澳大利亚悉尼西南部郊区布伦格利的一个农场,并不惜花重金将其炸毁,伪装成钢锯岭的顶端,成功拍出了几万平米的浴血战地场景。吉布森的偏执几近极致,因为战争绝不是一件随意的事情,战场是名副其实的绞肉机。吉布森在受访时称:“战争是件悲惨的事情,人类一直被战争带来的困苦折磨着,但即便是这样,战争还是会循环往复地不断重复上演。”
当崇尚暴力美学的热血直男摒弃了特效,真的能让人闻到战争刺鼻的血腥味。吉布森坦言:“电脑合成的部分极少,大部分镜头都是直接拍摄的真实效果,我讲画面给别人看,演员被炸飞的镜头,大家都夸赞电脑合成效果逼真,我说这画面是真实拍摄的。” 比如“火烧鬼子”的戏份,就是采用特殊火直接“喷烧”真人。
为了以“纯实拍”完成拍摄,吉布森要求团队将电脑特效的使用降到最低:美术团队不允许使用3D技术、设计工具、三维动画软件等工具,而是用黏土雕塑三维模型,然后再由置景团队等比还原战场沟壑,此外,特效团队还会做出一种特殊且安全的“炸弹箱”,能让镜头与演员都可以无限接近炸点,以营造逼真的拍摄效果。
这部影片在北美被定为R级(17岁以下须由监护者陪同观看);在台湾公映也被评定为“辅十五级”(未满15岁不得观赏)。此番国内上映,在没有官方分级标准的情况下,影片自发在全国各大院提示“战争几近真实,12岁以下儿童观影需要家长陪同”。
残酷,就是崇尚暴力美学的热血直男用真实还原真实。
版权声明:本文系搜狐娱乐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等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